一无所长的情况下怎么找工作? 关于找工作、跳槽、薪水、上升空间等,这都是永恒的话题。 在此,我用我十多年的经验,总结了如下七条找工作的方法: 本文地址:http://080.o068.com/content/18/0529/17/29308714_758009530.shtml 1. 优先做自己感兴趣的工作 以前我讲关于职业的话题,收到了很多人的邮件,有一位 Y 同学让我感触特别深。 他 3 年前毕业,稀里糊涂地进入互联网做了产品经理,但其实他对产品经理,对所属的行业和产品并不是那么感兴趣。总归做了几年了,月薪也一万多,但就是睡不着,因为他认为自己在逻辑、流程方面不强,特别怕过需求这个环节,继而对自己产生了怀疑。但现在又没办法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,因为有老婆、孩子,房子还有 27 年的月供未还,问我该怎么办。 我能理解他的那种无力感,因为类似的同学我接触过很多,比如有些在 BAT 大公司里,做着不那么感兴趣的事情;比如文科生去做商业产品,在数据部门做产品设计,很吃力却又走不了,大公司安逸的环境和不错的薪资都是诱人的主要因素,最后导致了温水煮青蛙。 十多年前我工作的时候,作为学渣,我能找到一份工作就可以了,根本没机会去做所谓的职业规划。所以那个年代,“干一行爱一行”是让自己活得没那么累的方法,因此我建议 Y 同学也是干一行爱一行吧。 不过现在的年轻人,刚毕业或者毕业 2、3 年内的,选择就多了,毕竟 90 后的同学,养家糊口的压力也没那么大了。在这种情况下,我是特别建议,在毕业之前多尝试不同的工作,去不同的行业实习,找到兴趣点,“先爱一行再去干一行”。 比如,我们的晓玲同学,之前做编辑,写文案简直要命了,后来有机会接触了社群运营,和人打交道是她擅长并且喜欢的,就会发自内心的喜欢这事,至于公司大小先往后放,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最重要。 从思考的角度,换工作和找工作,都是从以下六个角度去组合的。 1. 名:职位高低; 对于毕业生、2 年内的同学,特别建议的选择是,在一个不错的团队,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,兴趣是自驱力的唯一来源。 3 年 -5 年的同学,建议是在一个不错的平台,做感兴趣的事情,因为你之前的工作经验,需要到更大的平台去挑战一下了。对于收入的部分,至少在职业早期,不应该成为你关键的考量点。 2. 如果你没有长期目标,那跟咸鱼有什么区别? 面试的时候,很多面试官都喜欢问:你希望 5 年后的自己是什么样子的?这个问题是一个很容易冷场的问题,因为没想过,或者没认真想过。 我们认为,有清晰目标的人,对于学习的路径选择更清晰,对学习的投入程度也会更好。 关于目标,我们可以用以下的几种自我提问方式: 1. 中长期的计划与路径是什么? 如果自问完,回头去看,觉得现在的工作和中长期目标关联度不大,那就赶快果断换,如果关联度很大,但工资不如意,那我建议先把事情做好吧。 3. 如果你现在干的不好,换一份工作也一定不会好 小 C 同学说,公司不靠谱、团队也不靠谱,也没人带,我想换个领导好、公司文化好、团队氛围也好的团队。 追问之下,发现小 C 同学现在做的事情,离专业还有很大距离。从工作的角度来看,需求文档做完后,评审结束也不更新,项目推进过程中,准点下班,研发在加班。说白了就是既不专业也不职业,换一份工作,我估计也没啥区别。 后来我给她的建议是: 1. 把之前做过的所有文档全部收拾一遍,并放到公司内网; 2 个月后,小 C 同学的反馈是,虽然自己的专业能力提升并不大,但是好像突然感觉团队的人靠谱了,研发也愿意和她交流了,运营的同学也更愿意把用户的问题交给她去处理了。 其实,环境没变,是自己改变了,结果就已经在改变了。 4. 转型意味着赌上一切,值得吗? D 同学,是一名 3 年的运营经理,想要转成产品经理,于是开始参加各种分享会,也渗透到了 N 个产品经理的群里面,自己本身的运营工作的时间就变少了,公司内部评级是 C(中庸),其实他也不是没有机会,但薪资、职位、公司等都不如意,1 年后的现在,还是做着一般般的运营,于是他想找一份牛逼的工作。 E 同学,是一名 4 年的研发,也想转型做产品经理,一开始买了一些书、线上的课程学习。接着自己就在工作之余,搭建了一个小小的兴趣社区,做功能的时候,自己也写文档,做流程和原型,然后自己写代码,几个月后收获了几千用户。 他觉得差不多了,就裸辞,给自己定了 2 个月找一份产品工作的目标,最后成为了一个创业公司唯一的 PM。虽然薪资只有研发的一半,但是转型成功后 2 年不到,现在已经是总监,并带着一个 10 个人组成的产品团队了。 这两者原因是什么?转型是要堵上一切的,如果患得患失,机会就不会大。关于转行这个事情,其实也是有一些问题可以用于自检自查的: 1. 转行的原因是什么:工作不顺?只是感兴趣?觉得很酷? 据说,有 80% 的人问完自己以上问题后,默默搬砖去了。 5. 简历如脸,你敢不要脸,活该别人看不起你 我大概从 2007 年负责项目开始,就会面对一堆的简历,其中有超过一半的简历几乎会被我直接进垃圾箱,太差了。简历真的跟脸面一样,除非你已经有猎头帮你服务了,不需要靠简历吃饭了,否则还是好好对待你的简历吧。 下面是之前收到过的一份简历,看完后我整个人是崩溃的。 其实投简历和做产品是一样的,需要从小范围测试再到大批量上线,分层投递就是测试、迭代和成长的过程。 7. 为什么找工作要用半年时间来准备? F 同学非常用心,春节一过便开始找产品助理的相关工作,投简历和面试时都会带一份“调研报告”,以此证明对这家企业的了解。为了找工作,短期内在知乎上回答问题,在简书上发东西,不过在面试的时候,用人方的评价是“很功利,为了找工作,临时做了很多的准备”。 最后虽没有跳槽成功,但是在知乎和简书上写东西的习惯并没有丢弃,在去年年底,有人主动挖他,说他一直在写的东西很有意思,觉得他观察还挺深的,于是最后 F 同学跳槽成功了。 越着急,越混乱,反而是长期坚持的输出,在未来一段时间能收获更好的回报。因为对于用人方来说,更希望看到的是一个人长期的思考,而不是短期的产出。 对于找工作来说,运营自己是很关键的,从运营的角度来看,短期刺激用户的留存并不会太好,长期的跟踪才会带来忠实的粉丝。 所以,想找工作就得提前三个月到半年的准备,这期间,想明白上面关于目标、兴趣等方面的问题,然后就是运营自己,可以尝试以下几个方面。 对行业的跟踪: 1. 从行业到产品,行业的运转逻辑和主流产品; 对产品的跟踪: 1. 从用户到粉丝的转变,深度使用并表现自己; |
|